《奇特的一生》

作者: , 共 1523 字 , 共阅读 0

这本书是我两年前看的。但当读到下面这段又让我想起这本书:

从前有一个农夫。在农忙的季节,他想雇个帮工来他的农场,帮他干农活。他通过很多渠道放出消息,但没有人愿意来——他的农场靠近海边,从海上来的强风暴会摧毁建筑物和农作物。照顾起来很麻烦。

然后终于有一个人来应聘了。这个人年纪不小,身材瘦弱。农场主问他:「你知道怎么应付风暴吗?」应聘者回答说:「风暴来了我也能睡得很好。」农夫对他的回答不满意,但实在太缺人手了,因此他最后还是雇了这个人。

新的帮工在农场上干得很出色,每天从早忙到晚,农夫对他赞赏有加。直到有天夜里,起风了。农夫连忙从床上跳起,提着灯笼急匆匆跑到隔壁,叫醒了那个帮工:「快起来,风暴来了,我们得去把东西都绑紧!」

帮工翻了个身,坚定地回答:「不干,我早就告诉过你,就算风暴来了,我也可以睡得很好。」

农夫非常生气,恨不得当场炒了他。但风暴来得急,他只能先克制住怒火,一个人跑出去看能抢救什么。让他惊讶的是,所有的干草堆都已经用防水油布盖好,并且压得紧紧的。所有的牛都在牛栏里,所有的鸡都进了鸡舍,所有的门都拴得牢牢的,所有的窗都插上了插销,每件东西都绑好了,没有什么会被吹走。

那一刻,农夫明白了帮工的意思。他也回到自己的卧室,在风暴声中爬进被窝。

是啊,当你各方面都做好了充分准备,你就没有什么可害怕的。在理财的过程中,不也需要这样吗?

……

农夫若有所思地点点头。只是他的思考并没有停止。

农场保住了,还学到了有用的东西,结果他仍然觉得怪怪的——这个情况似曾相识。

他发现自己的经历总是简单而富有戏剧性,最终都能让他学会一些道理。

两个月前,他到集市上卖鸡蛋,遇到了一个精明的商人。那次交易让他明白了生活中吃小亏未必是坏事。而一个月前,他在村里遇到一对恩爱的老夫妇,结果他又学到了爱情怎样才能长久。加上能在风暴中安睡的帮工,这就是最近的三次。这些事情发展到后来,甚至都有一个声音在半空中把哲理告诉他。这些声音也全是相同的。

想到这里,刚好有一道闪电划过窗外的夜幕。农夫再次从床上跃起,冲到隔壁,更加激动地摇醒了帮工:「我明白了,我真的明白了!」

「你不是刚才已经明白了吗?」帮工揉着双眼,「当你各方面都做好了充分准备……」

「充分准备个头啦!」农夫一个耳光扇过去。这下帮工彻底清醒了,惊恐地等着他说答案。

「我们根本就不是真实的人,我们生活在一本劣质的读物里,」农夫沮丧地说,「他们经常编一些寓言故事,用来推销廉价的感悟和原理。而这一次,他们想谈理财。」

via Deja Vu

「编一些故事,用来推销廉价的感悟和原理」之类的书越来越流行,而且这些感悟或者建议都不要钱似的,一下子就能给你十来条,有些甚至连故事都不需要,比如李开复老师就特别喜欢写这种文章,代表作有父母给孩子最好的六件礼物如何管理时间

但《奇特的一生》这本书截然不同,它不是通过寓言,也没有对读者的直接的说教。但通过看这种书,应该能比李开复的文章有更直接的作用力。

《奇特的一生》(发表于一九七四年)是一部写真人真事的文献性小说,讲的是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献身科学的故事。

从一九一六年元旦开始,二十六岁的柳比歇夫便实行一种「时间统计法」。他每天都要核算自己的时间,一天一小结,每月一大结,年终一总结,直到一九七二年他去世的那一天,五十六年如一日,从不间断。柳比歇夫在短促的一生中取得了丰硕的科学成果,发表了七十来部学术著作,内容涉及昆虫学、科学史、农业遗传学、植物保护、进化论、哲学……

[download name="奇特的一生-格拉宁著.pdf"]

关于管理时间,陶哲轩也有一篇我如何安排时间,从他自身的经历讲述他自己的角度讨论如何安排时间。

Q. E. D.

彭博的 BDP(Bloomberg Data Point)和 BDH(Bloomberg Data History)是两个非常有用的 Excel 函数,其中前者用来获取点数据(最新),后者用来获取历史序列数据(当然也可以为历史点数据)。
我写了一个期权到期收益结构的 Excel 模板。欢迎大家无聊的时候使用。